梨树的生长发育特性是土肥水管理的依据所在。因此,了解有关梨的生长发育特性,对正确掌握土、肥、水管理的各种技术措施有着重要作用。
一、梨树的根系分布
梨树是高大乔木,根系分布较深广,但其分布的深广程度,因品种、树龄、树势强弱、砧木种类、土壤类型、土壤湿度、农业措施等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一般有这样的规律印水平根的分布愈近主干处越浅,分布的厚度也小,水平根的粗度则是俞近主干处愈粗,根的密度亦是愈近主干处越大。就根在不同深度的土层中的分布来看,自地面下10厘米到50厘米深度的土层内,以细根占的比例最多,5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细根减少,主要是粗根(骨干根)、幼树根系分布范围小而浅,大树根系则广而深。
对于不同土壤来讲,干旱地区的梨树根系比潮湿土壤里的深。
根据以上根系分布特点,在施肥时要注意施肥点应是根系分布比较多,且是细板(吸收根)主要发生的地方.另外,深翻改土,有助于根系往深层生长,这样可以促进树体健壮生长,可以减轻干旱对树体的不利影响等。对于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果树,应当区别对待。
二、梨树的年生长发育周期
梨树每年都有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变化,并呈现一定的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即果树的年生长周期。在年生长周期中,生理机能的变化规律不易观察,但形态变化则易被人们所掌握。因此借助梨树形态变化,来指导栽培管理就显得切实可行。通常的做法是利用物候期法。一般梨的物候期可以分为:根系活动期.萌芽开花坐果期,新梢生长期,果实成熟花芽分化期、落叶期和体眠期。
了解梨树各个物候期的特点,及其正常进行所需的内外条件是制定栽培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之一。
•1.根系活动期经过冬季休眠的根系,在每年春(3月)随气温、土温的回升,根系也开始生长,为一年的生长开始吸收水分和养分,此时也是灌水、施肥的一个重要时期,为梨树进入下一个生长发育时期奠定基础.
•2.萌芽开花坐果期该时期是树体由被迫休眠转入营养生长的第一物候期,主要是利用上年树体内的贮存养分,此时光合作用合成的养分不能自给,所以树体基本上处于纯消耗阶段。如果树体花量过多,消耗大量营养,必然抑制新梢和根系的生长。生产上采用早春施肥、灌水和早期疏花(蕾)等措施,以补充营养,调节花量,促进营养生长,提 高坐果率。
•3.新梢生长和果实发育期新梢生长和幼果发育同时进行,都需要充足的营养,此时营养不足会出现生理落果和缺素症,如果前期施肥不足,该阶段宜施用速效肥(化肥)和 叶面喷肥等补救措施。如果此时干旱,则应及时灌水,否则会影响果实的前期生长发育,致使果个变小。
•4.新梢停止生长和花芽分化期此时新梢基本停止生长或缓慢生长,果实正在加速生长,花芽进入分化期,是形成当年产量和为来年开花结果打下基础的关键。此期应当控制枝梢的生长,注意磷钾肥的配合使用,这样既有利于花芽分化,又利于果实的生长发育。
•5.果实成熟和落叶期此时营养生长已逐渐停止生长,根系进入第二生长高峰,开始了光合营养向树体各贮藏器官(根、骨干枝)中回流集中,为冬季体眠和来年的营养供给作准备。此时树体施肥的一个关键时期,一方面此时正值根系生长,树体的吸收能力加强;另一方面可以诱导形成更多的新根,为来年春天的根系补充后备军,通常所说“秋天的根是春天的嘴”的道理就在于此.
•6.休眠期落叶以后至翌年春天萌芽之前的一段时间。该时期树体的生命活动进入相对的静止状态。以适应不良的环境条件,如低温,于旱等。此期在生产上应当注意防止:冻害和生理性干旱。一般应当在落叶后及时浇灌一次封冻水,以利于树体的冬眠。
二、施肥时期
在梨树生产中,根据肥料性质和肥效供应时间的长短,将肥料可分为基肥和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是较长时期供给果树多种养分的基础肥料。而追肥又称补肥,是指速效的化肥类,能够及时补充供应树体的生长需要。
- 1.基肥以秋施为好,结合土壤深翻一次进行。一般早熟品种在果实采收后,中晚熟品种在采收前,宜早不宜晚。
- 2.追肥可以分为如下时期:
- (1)花前追肥。
- (2)花后追肥。一般说花前追肥一定要施,花前施足,花后即不必再施。
- (3)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期追肥。
- (4)果实生长后期追肥。置要解决大量结果造成树体营养物质亏缺和花芽分化的矛盾。尤以晚品种后期追肥更为必要。
三、施肥方法
- 1.基肥的施法主要考虑施肥深度、范围和形式。深度应根据根群分布深度来确定;施用范围可根据水平根主要根群分布范围来确定。肥料多,可普施,或沟施等;肥料少,则可穴施,穴的大小深浅,也根据肥料多少与根群分布来决定。现将主要的施肥方式分述如下:
- (1)环状沟施。即在树梢下的部位,开一圈深沟,宽30~60厘米,深约30—60厘米。如肥多,也可加宽加深或向内再挖一圈沟,可稍浅狭,形成双环沟施。为了便于挖深,往往可以加宽沟的宽度。把肥料与表土均匀混和,施入沟中,然后上覆心土,并结合灌水。此法适宜于稀植树。
- (2)放射状沟施。以主干为中心,向四周挖均匀分布放射状沟4~8条。沟的外端可达树冠外,沟的内端起点,应根据树的大小来决定,以主要根群分布区的内侧范围中为好。沟的长短宽窄深浅,沟的条数多少,要根据树冠大小,根群分布的范围和肥料的多少而定。沟的宽、深一般为30~60厘米,内浅外深,将肥料与表土拌和施入,上覆心土。此法适宜稀植树。
- (3)穴施,即在树梢下一圈的位置上,开4~8穴,穴深45—60厘米,将肥料与表土拌和施入穴中.上覆心土,肥料多,穴可增多。
- (4)沟施。即在主干一米以外的行间开沟,沟深30 -80厘米,宽40~60厘米,将肥料与表土拌和施入沟中,上覆心土。可以隔行沟施,适宜密植树。
- (5)撒施。密植园进入丰产期后,可将有机肥全园撒施,并及时耕翻。
- 2.追肥的施法
- (1)上壤施肥。其方式方法与基肥方法基本相同,但不必深施,一般深15厘米左右即可,也可施入原基肥的沟穴中,还可以在树盘上撒施,施后中耕灌水。
- (2)根外追肥。根外追肥,又叫“叶面施肥”,就是把肥料配成低浓度溶液,喷到枝,叶,果上,然后吸收入树体内。这是一种辅助性施肥,经济简便,效果明显,为果树上普遍采用的方法。